教師應能正確知覺教室走察的目的與程序,非在評鑑或考核,只在改進與瞭解,不用刻意為走察做準備;一方面避掉不必要的焦慮或有所誤解的溝通。另一方面,教師不用停止或中斷教學流程,招呼觀察者。
學生也必須學會忽視入班觀察的人員,此有助於觀察者較專注在觀察,不用中斷觀察的進行。
家長及社區人士也應瞭解教室走察的目的與本質,增進家長與社區人士對教學成果瞭解。
角色知覺與改變,讓校長能更重視其在課程教學領導的知覺,也改變教師是教學上孤立的情形。
為因應學校鬆散組織的特性,學校在推動教室走察時,應先建立起學校共同的核心價值、道德目的或是願景,雖然不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學校願景,但大多可包含「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改進教學」、「建立安全而具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增進家長與社區的參與」等四個要素。
學校在規劃與實施教室走察時,應能先對有關走察主題的研究有較徹底的瞭解,並盡可能將教室走察連結對其他改革措施及專業發展的活動,瞭解學校成員先前的走察經驗,進而提供所有走察參與人員專業知能的培訓。辦理走察的知能培訓或講習其主要目的是在提升學校成員課程教學領導的專業知能,若要能順利在校推動,舉辦知能培訓或講習是有其必要性存在的。
教室走察在本質上是在協助教師改進教學與學生學習,藉由教室走察的進行,幫助教師進行更多有實質助益的專業成長與進修。然而,在不習慣有人進班觀察,或者是教師常將行政人員進入教室視為一種評鑑考核作為的情況下,若沒有充分的溝通和相互信任,教室走察便會被教師認為是一種威脅或是對教學的干擾,因此在實施走察之前,行政人員應充分溝通,並建立彼此信任的正向互動關係,才可讓教室走察推動更為順利。
學校在推動教室走察時,可以透過走察讓行政人員與教師合作,廣泛且經常蒐集班級教學的資料,並提供協助讓行政人員及教師學會如何正確解讀並善用所獲取的資料來進行決定,同時也應提供機會定期讓校長、行政人員和教師分享所遭遇的挑戰、交換可行的策略,並瞭解從資料中逐漸浮現的議題,一起合作以資料導向的決定來促進教學實務的改進,逐漸轉變靠直覺與經驗進行決定的心智習慣。
由於資訊科技的普遍與發達,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小筆電等行動載具日漸普及,為了更有效率的實施教室走察,學校可以結合資訊科技的應用來協助進行教室走察,因此本案將藉由建置教室走察App,使未來走察人員可透過行動載具進行省思回饋,降低使用者負擔、提升效率。
學校在進行教室走察之後,走察人員需要投注時間就其所觀察到的內容進行省思會談,給予教師具體的回饋或建議。教室走察也希望能藉由省思會談與回饋去培養學校合作式學習與對話的文化。為有效推動教室走察,學校應型塑這種文化,才能在這樣的組織文化與氣氛中,更加自然的落實在學校情境中,在評判省思的專業文化氛圍之下,有助於學校形成專業學習社群進行省思與對話,進而讓教室走察的結果應用來改進未來的發展方向。
智慧觀議課App專案服務帳號
@295ufutg